2007年福建省高考作文答题情况分析-简单之后的不简单
|
|
| 2007-6-22 17:04:50 来源:厦门网 【字体:小 大】 |
倘若武则天是春天的代表 夏天则属花木兰
优秀作文往往具有独特的见解,并能一线贯穿全文
对于“季节”一词,考生就其本义、比喻义、引申义可引发丰富的联想。由于每位考生对季节的感悟和体验是不同的,加之季节在不同语境中存在着殊异的内涵,因此,我们高兴地看到了一道道独特靓丽“季节”景致。
生活与人生的“季节”契合 除对“季节”本义——春、夏、秋、冬的景物描述和情感体悟外,相当数量考生把“季节”特点与人生特点结合起来,演绎了一个个内容丰富多彩的“季节”人生。如: 文章分四个部分,分别以小标题(春天—年轻的季节,夏天—多梦的季节,秋天—收获的季节,冬天—童话的季节)连缀成篇。
人物性格的“季节”联想
不少考生根据四季不同特征,把季节特点与人的性格特点结合起来,如写春之“多情、开朗、生机勃勃”,夏之“奔放、热烈、多变”,秋之“萧瑟、平和、成熟”,冬之“冷静、洁净、寂寥”等等。由于个人的感悟、体验不同,各个季节的特性,如“夏”,考生既有抒发“热情、欢快”的,也有表达“忧郁、沉闷”的,言之成理都被视为符合题意。
人物形象的“季节”隐喻
一些考生则拓宽思路,调动知识积累联想到与“季节”特征相似的历史人物或文学形象,并以此为切入点,写出了一篇篇颇有见解的“文化”散文。比如: 中国女性的性格有着季节的色彩,有春日里生机盎然的“绿草”;有夏日里热情似火的“骄阳”;有秋日里散发阵阵凉意的“秋风”,有冬日里幽香阵阵的“梅花”…… 倘若武则天是春天的代表,那么夏天则属于代父从军、巾帼不让须眉的花木兰……夏日的阳光照耀着沙场,用搏击黄沙的勇气与胆识铸就了一朵骁勇善战的沙漠奇葩……
人类社会的“季节”类比
某考生别具一格地从“季节”的发展中窥探到人类社会发展的“秘史”: 人类历史的童年,是萧索的冬天,在茹毛饮血的荒蛮年代,笼罩大地的永远是那未知的黑暗和寒冷…… 从文艺复兴开始的资本主义萌芽,到工业革命的浪潮席卷全球,人类社会来不及收拾好伤春的感喟,便倏尔由春转到夏了。夏是烂漫的,达·芬奇、米开朗基罗、拉斐尔用油彩扫除中世纪的黑暗;夏是热烈的,以蒸汽机为标志的动力发现,将人类社会推入高速发展的轨道…… 构思的新颖彰显文章的大气脱俗,令人赞叹。
中国文化的“季节”忧思
文化不可避免地带着鲜明的地域性和历史性,一名考生从对中华文化的反思中,感悟出华夏季节中“夏季”——热烈、自由的缺失,以深邃的思考予人强烈的思想震撼。 华夏的初夏,究竟是缺失的季节,还是迟到了呢?“五四”以后又是一番肃杀,是又一个秋。鲁迅先生笑或暗笑,竹枝式的指节轻敲,道出的仍是:“若要官,杀人放火受招安。”但审视当今,当年的博斯年、罗家伦、段朋锡的书生意气,竟是亘久难见了吗?他们老去,留下的仅是那些苍老保守的青年﹖中华的季节中,难道夏真正极短极少又极无可寻吗?
艺术形式的“季节”审视
书法、绘画、电影等艺术形式也成为关注的视点,考生巧妙地找到艺术形式的“季节”特点,自圆其说,令人耳目一新。如: ……婉约的江南,瞎子阿炳静坐在泉水畔,让那份春的绿意汩汩地从琴弦上流出,让那份春曰久违了气息从那把拉瘦了岁月的二胡上缓缓淌出。 当秋风吹落了浔阳江头的荻花,当那轮江心秋月映着无语的船舶,当一声裂帛响起的,诗人于是遥远的秋季回忆中走来…… 该文从《二泉映月》、《琵琶行》等作品中找到与“季节”相关的因子,情感浓郁,文笔优美,谱写出一曲文艺作品的“四季歌”。
国家、人物关系的“季节”感悟 有的考生把“季节”喻为国与国(或人与人)之间的关系,精辟独到地论述了国事、人事的“冷暖”变迁。如: 30年代,中日兵戎相见,关系进入严冬;72年中日建交,打开了坚冰,尤在改革开放后,经济文化的交流,使两国关系进入夏季;小泉执政时期,中日关系进入政冷经冷的秋季;现在安倍上台,改变了对慰安妇和靖国神社的态度,尊重了中国与亚洲人民的情感,两国实现了安倍与温总理的互访,中日关系进入温暖的春季。 故事的“季节”演绎 作文命题为“季节”,虽然有“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”的明确要求,但不可否认,命题暗含散文类文体的倾向,所以叙事类的文章在今年比重不高,佳作甚少。大多数考生以各种季节作为事件发生的背景;只有少数考生能将季节特点隐喻主人公的性格、情绪特征,编述故事。
国家、民族命运的“季节”剖析 有的考生,以某一个朝代、国家或民族为切入点,或分析其某一时期的时代特点,或叙述其发展演变的历史,在众多试卷中脱颖而出。如“唐朝的春天”,“刺桐城的春天”,“古希腊的四季”等,可读性强,耐人回味。
“季节”的反向思考
在大多考生都在围绕“季节”作正面阐释或拓展之时,一些考生反弹琵琶,出奇制胜,以逆向思维论及“季节”的消失或“季节”的反常,将批判的矛头指向城市文明、工业文明等现代社会人们极为关注的生存问题,指向“季节”的诗意栖息,表现出了强烈的责任感和反省意识。 一考生在用极富诗意的语言追忆了江南故乡的美好“季节”后,指出“文明的发展不应该以季节——自然的本性的消亡为代价。我们不希望下一代城里人只能从教科书或画册上意识‘季节’的存在”,这着实让人叹服。 总体说来,优秀作文往往具有独特的见解,并且能将某种思绪、细节、情境或哲理形成一条线索贯穿全文。
|
 |
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|
|
 |
|
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,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.
②本网转载的文/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,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. 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