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 福建招生考试网 > 高考 > 高考作文 > 文章正文
 
2007年福建省高考作文答题情况分析-简单之后的不简单
2007-6-22 17:04:50 来源:厦门网 【字体:小 大】
倘若武则天是春天的代表 夏天则属花木兰

    优秀作文往往具有独特的见解,并能一线贯穿全文

    对于“季节”一词,考生就其本义、比喻义、引申义可引发丰富的联想。由于每位考生对季节的感悟和体验是不同的,加之季节在不同语境中存在着殊异的内涵,因此,我们高兴地看到了一道道独特靓丽“季节”景致。

    生活与人生的“季节”契合
    
    除对“季节”本义——春、夏、秋、冬的景物描述和情感体悟外,相当数量考生把“季节”特点与人生特点结合起来,演绎了一个个内容丰富多彩的“季节”人生。如:
    文章分四个部分,分别以小标题(春天—年轻的季节,夏天—多梦的季节,秋天—收获的季节,冬天—童话的季节)连缀成篇。

    人物性格的“季节”联想

    不少考生根据四季不同特征,把季节特点与人的性格特点结合起来,如写春之“多情、开朗、生机勃勃”,夏之“奔放、热烈、多变”,秋之“萧瑟、平和、成熟”,冬之“冷静、洁净、寂寥”等等。由于个人的感悟、体验不同,各个季节的特性,如“夏”,考生既有抒发“热情、欢快”的,也有表达“忧郁、沉闷”的,言之成理都被视为符合题意。

    人物形象的“季节”隐喻

    一些考生则拓宽思路,调动知识积累联想到与“季节”特征相似的历史人物或文学形象,并以此为切入点,写出了一篇篇颇有见解的“文化”散文。比如:
    中国女性的性格有着季节的色彩,有春日里生机盎然的“绿草”;有夏日里热情似火的“骄阳”;有秋日里散发阵阵凉意的“秋风”,有冬日里幽香阵阵的“梅花”……
    倘若武则天是春天的代表,那么夏天则属于代父从军、巾帼不让须眉的花木兰……夏日的阳光照耀着沙场,用搏击黄沙的勇气与胆识铸就了一朵骁勇善战的沙漠奇葩……

    人类社会的“季节”类比

    某考生别具一格地从“季节”的发展中窥探到人类社会发展的“秘史”:
    人类历史的童年,是萧索的冬天,在茹毛饮血的荒蛮年代,笼罩大地的永远是那未知的黑暗和寒冷……
    从文艺复兴开始的资本主义萌芽,到工业革命的浪潮席卷全球,人类社会来不及收拾好伤春的感喟,便倏尔由春转到夏了。夏是烂漫的,达·芬奇、米开朗基罗、拉斐尔用油彩扫除中世纪的黑暗;夏是热烈的,以蒸汽机为标志的动力发现,将人类社会推入高速发展的轨道……
    构思的新颖彰显文章的大气脱俗,令人赞叹。

    中国文化的“季节”忧思

    文化不可避免地带着鲜明的地域性和历史性,一名考生从对中华文化的反思中,感悟出华夏季节中“夏季”——热烈、自由的缺失,以深邃的思考予人强烈的思想震撼。
    华夏的初夏,究竟是缺失的季节,还是迟到了呢?“五四”以后又是一番肃杀,是又一个秋。鲁迅先生笑或暗笑,竹枝式的指节轻敲,道出的仍是:“若要官,杀人放火受招安。”但审视当今,当年的博斯年、罗家伦、段朋锡的书生意气,竟是亘久难见了吗?他们老去,留下的仅是那些苍老保守的青年﹖中华的季节中,难道夏真正极短极少又极无可寻吗?

    艺术形式的“季节”审视

    书法、绘画、电影等艺术形式也成为关注的视点,考生巧妙地找到艺术形式的“季节”特点,自圆其说,令人耳目一新。如:
    ……婉约的江南,瞎子阿炳静坐在泉水畔,让那份春的绿意汩汩地从琴弦上流出,让那份春曰久违了气息从那把拉瘦了岁月的二胡上缓缓淌出。
    当秋风吹落了浔阳江头的荻花,当那轮江心秋月映着无语的船舶,当一声裂帛响起的,诗人于是遥远的秋季回忆中走来……
    该文从《二泉映月》、《琵琶行》等作品中找到与“季节”相关的因子,情感浓郁,文笔优美,谱写出一曲文艺作品的“四季歌”。

    国家、人物关系的“季节”感悟
    
    有的考生把“季节”喻为国与国(或人与人)之间的关系,精辟独到地论述了国事、人事的“冷暖”变迁。如:
    30年代,中日兵戎相见,关系进入严冬;72年中日建交,打开了坚冰,尤在改革开放后,经济文化的交流,使两国关系进入夏季;小泉执政时期,中日关系进入政冷经冷的秋季;现在安倍上台,改变了对慰安妇和靖国神社的态度,尊重了中国与亚洲人民的情感,两国实现了安倍与温总理的互访,中日关系进入温暖的春季。
    故事的“季节”演绎
    作文命题为“季节”,虽然有“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”的明确要求,但不可否认,命题暗含散文类文体的倾向,所以叙事类的文章在今年比重不高,佳作甚少。大多数考生以各种季节作为事件发生的背景;只有少数考生能将季节特点隐喻主人公的性格、情绪特征,编述故事。

    国家、民族命运的“季节”剖析
    
    有的考生,以某一个朝代、国家或民族为切入点,或分析其某一时期的时代特点,或叙述其发展演变的历史,在众多试卷中脱颖而出。如“唐朝的春天”,“刺桐城的春天”,“古希腊的四季”等,可读性强,耐人回味。

    “季节”的反向思考

    在大多考生都在围绕“季节”作正面阐释或拓展之时,一些考生反弹琵琶,出奇制胜,以逆向思维论及“季节”的消失或“季节”的反常,将批判的矛头指向城市文明、工业文明等现代社会人们极为关注的生存问题,指向“季节”的诗意栖息,表现出了强烈的责任感和反省意识。
    一考生在用极富诗意的语言追忆了江南故乡的美好“季节”后,指出“文明的发展不应该以季节——自然的本性的消亡为代价。我们不希望下一代城里人只能从教科书或画册上意识‘季节’的存在”,这着实让人叹服。
    总体说来,优秀作文往往具有独特的见解,并且能将某种思绪、细节、情境或哲理形成一条线索贯穿全文。
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 
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,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.
②本网转载的文/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,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.
  资料库
·自主招生高校名单截止2007年共59所
·2007年具有成人高等学历招生资格的成人高
·普通本科高校、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励志奖学
·普通本科高校、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申
·普通本科高校、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
·普通本科高校、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管
·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
·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独立学
·2007中国独立学院学费排行榜
·中国校友会网2007年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10
·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
·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
·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民办大学学费排行榜
·中国校友会网2007年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10
·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
·截止2007年5月8日具有招生资格的专科/高职
·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物资资源排行
·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教师资源排行
·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生情况排行
·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术成果排行
·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术资源排行
·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声誉排行
·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综合指标排行
·具有教授或者副教授评审权的高等学校名单
·教育部关于公布2007年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高
·留学中介服务机构名单(截至2007年3月15日
·厦门市被批准正式成立的民办高校名单
·中央教育部直属6所师范院校名单
·民办高等学校办学管理若干规定
·部分外国语专业单独招生试点高校名单
·香港最佳大学排名公布 港大等位列三甲
·开设港、澳、台、侨学生高考补习班学校名
·开设港、澳、台、华侨学生预科班学校名单
·部分招收华侨、港澳地区及台湾省学生学校
·全球MBA百强榜出炉
·2003-2007年贵州省大学前3名排行
·2003-2007年云南省大学前4名排行
·2003-2007年新疆区大学前3名排行
·2003-2007年甘肃省大学前3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广西自治区大学前4名排行
·2003-2007年福建省大学前4名排行
·2003-2007年江西省大学前5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四川省大学前8名排行
·2003-2007年浙江省大学前7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山东省大学前12名排行
·2003-2007年辽宁省大学前12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吉林省大学前8名排行
·2003-2007年陕西省大学前10名排行
·2003-2007年江苏省大学前13名排行
·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
·2003-2007年湖南省大学前6名排行
·2003-2007年湖北省大学前10名排行
·2003-2007年黑龙江省大学前8名排行
·2003-2007年河南省大学前8名排行
·2003-2007年河北省大学前8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广东省大学前10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山西省大学前5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安徽省大学前8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山西省大学前5名排行
·2003-2007年上海市大学前10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北京市大学前20名排行
·福建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名单
·具有推荐保送生资格的外国语中学名单
·2007中国大学排行榜新鲜出炉清华大学连续
·2007中国35所研究型大学综合实力一览表
·2007中国一流大学名单隆重揭幕
·2007中国大学自然科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自然科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医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文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社会科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农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历史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理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经济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教育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管理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工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法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哲学本科A++级专业学校名单